圖集
“浙大保姆”竺可楨老校長故居位于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(qū),故居堂前中央刻著竺老手寫的四個大字:“求是精神”。本期《館長說收藏》,帶您走進竺可楨故居,回訪“求是”精神的源頭。
竺可楨1890年出生,少年時期就確立了“科學救國”的志向。
1918年學成回國的竺可楨先后建立了我國首個地學系、首個氣象專業(yè),擔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……奠基起中國氣象事業(yè)。
其后,他被緊急任命為浙江大學校長,一年間,他聘請一流的學者、招收一流的學生,使浙大煥然一新。
抗戰(zhàn)爆發(fā)后,他帶領浙大師生西遷,9年間先后在浙江建德、江西泰和、廣西宜山、貴州遵義與湄潭等地辦學,以5000余里的行程譜寫了“文軍長征”的壯麗凱歌。
竺可楨立“求是”為浙江大學校訓,他說:“所謂‘求是’,不僅限于埋頭讀書,或是實驗室做實驗,而是要有殺身成仁、舍生取義之精神,憑自己之良心,甘冒不韙,以使真理卒以大明。”
受此引領,師生們皆以天下為己任,立身報國。1300多名學生中,涌現(xiàn)了如李政道、程開甲、谷超豪等學界精英,后有50人當選為兩院院士。浙江大學也被世人贊譽為“東方劍橋”。
1949年,新中國成立后,竺可楨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,又以“求是”精神挑起了領導全國科學事業(yè)的重任。
歲月流轉,精神永存。竺可楨科學救國的信念,“求是”的治學精神,不僅為我國科學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作出了巨大貢獻,更是一座寶貴的精神財富,令千千萬萬的后學“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”。
編輯:馬江
封面設計:陳穎
出品:新華網(wǎng)浙江頻道
鳴謝:浙江省委組織部 紹興市上虞區(qū)委組織部
責任編輯:馬江

-
有政策、有補貼、有獎勵!浙江7部門聯(lián)合發(fā)文,切實做好這項工作
2023-04-07 09:22:04
-
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浙江有10座,你生活的城市可能就是
2023-04-07 09:22:04
-
亞歐大陸上的“金色跨越”
2023-04-06 09:16:58
-
一季度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(qū)客流量超360萬人次
2023-04-06 09:16:58
-
三個字,看民企所需所盼
2023-04-06 09:16:58
要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