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监督多在项目收尾阶段介入,难免陷入‘事后补救’的被动。现在从方案论证就跟上,很多风险从源头就挡住了。”谈及电力设计领域的监督新模式,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纪检工作人员的感受颇具代表性。
电力工程设计作为能源基建的“先手棋”,串联着招投标、方案评审、设备采购等关键节点。这些环节因涉及资源调配、资金使用、技术决策等核心事项,历来是廉洁风险的“高发区”。尤其是在温州等地的电力设计实践中,环节关联性强、专业门槛高的特点,更让传统“事后追责”式监督难以应对风险防控挑战。
如何破解这一困局?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给出了“嵌入式”监督的答案。以重要输电线路设计项目为试点,公司组建专项监督小组,将监督端口直接前移至设计全流程,变“事后查”为“全程防”。针对路径选择、工程造价这两大核心风险点,小组量身制定监督清单,明确内容、标准与频次,让监督精准“对靶”。
在具体执行过程中,监督小组通过多种务实举措发挥作用,让廉洁防线贯穿设计始终。列席方案论证会,直接参与设计方案的关键决策环节,从监督视角对方案的科学性、合理性及潜在廉洁风险提出意见,避免因利益关联导致方案偏向。随机抽取设计图纸、计算依据、成本核算等核心资料,核查数据真实性、流程合规性,防止出现虚报工程量、虚增造价等问题。对参与项目的上下游单位、技术协作方进行电话回访,了解设计沟通、技术交底等环节的落实情况,及时发现信息不对称、服务不到位等隐性问题。
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这套“嵌入式”监督“组合拳”,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在试点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:该输电线路设计项目不仅及时纠治了技术交底不充分等3项关键问题,更在效率与成本管控上实现突破,推动项目设计周期较以往缩短了15%,同时通过对工程造价的全程监督,有效避免了不合理开支,让资金使用更透明、更高效。这种将监督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模式,为电力设计领域防范廉洁风险提供了新思路,也为能源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注入了“廉洁动能”。(李宽容 林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