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08/21 16:18:38
来源:杭州市临平区交通运输局

烈日下的城市动脉“守护者”

字体:

  当大多数人躲进空调房享受清凉时,却总有一些人必须迎向热浪——他们是道路守护者、车轮引路人、车辆修复师……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滚烫的交通“血脉”中,他们默默奔忙,维系着城市不息的脉搏。

  

  早晨7点,洒水车缓缓驶过城市主干道。养护工老李站在洒水车上,稳稳地控制着洒水管,水雾喷洒而出带来一丝清凉感。“给花草解解渴,给路面降降温,也能减少扬尘,让市民出行更舒适一点。”水流冲刷着早晨的暑气,也映照着他们守护路域环境的初心。

  上午10点,道路两旁的绿化养护工人们正手持修剪机或割草机,在热浪包裹中作业。他们专注地修剪着过长的枝叶和草坪,修剪下的枝叶很快堆成小山,汗水早已浸透他们的后背。他们说:“修剪整齐了,司机视野好,道路也更清爽美观。”

  下午3点,午后烈日炙烤下的路面温度已突破60℃。养护工人们半蹲着,用工具熟练地拆卸破损的减速带。豆大的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滚落。“越是天热,路面隐患越要抓紧处理,安全不能等!”他们抹了把汗,新减速带在精准定位下稳稳嵌入。

  他们都是道路的“美容师”,用汗水和细致,让临平的城市道路在酷暑中依旧“畅、安、舒、美”。

  在临平的乡村,一条条“四好农村路”正延伸向希望的田野。建设现场,热浪裹挟着刺鼻的沥青味扑面而来。摊铺机轰鸣,冒着滚滚白烟的沥青倾泻而下,温度高达160℃。老刘和工友们穿着胶鞋,手持铁锹等工具紧随其后,将滚烫的沥青摊铺平整、压实。

  高温让沥青与路面黏合得更紧密,他们抓住这宝贵时机。养护工人们隔着鞋底都能感受到灼热,汗水如雨下,工作服湿了又干,结出白色的盐霜。“这天气,站在旁边都烤得慌,更别说干活了。但路早一天通,老百姓出行就早一天方便,值!”老刘的话语朴实而有力。他们的身影在明晃晃的阳光下略显模糊,却清晰地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坚实路基。

  他们是乡村发展的“筑梦人”,在酷热难当的工地上,用汗水坚守,铺就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。

  巨大的前挡风玻璃透过烈日炙烤着车厢,虽然车内开着空调,但驾驶座长时间受到阳光直射,方向盘、操控台摸上去都很烫手。公交车司机沈师傅的后背紧贴座椅,承受着空调冷风,前胸却被阳光“烘烤”着。“冰火两重天”是常态,他需要时刻保持高度专注,同时观察路况,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不断渗出。左手臂也因长时间的日晒,形成鲜明色差。

  “再热也要把服务做好,把乘客安全、舒适地送到目的地。”短暂的停靠间隙,沈师傅快速拿起水壶喝了几口,又立刻投入下一段行程。他们用平稳的驾驶和贴心的服务,为市民撑起一座座移动的“清凉驿站”。

  他们是城市的“摆渡人”,传递着城市的温度与秩序,是流动的风景,更是不可或缺的清凉使者。

  公交车维修车间如同巨大的“桑拿房”,机器轰鸣,热浪混杂着机油味。维修工李师傅和团队其他工人们正半蹲在狭窄的地沟里,对一辆辆返场公交进行保养。车底空间狭小闷热,发动机的余温烘烤着,汗水混合着油污。他仔细检查着刹车片厚度、轮胎磨损、电路管路……每一个螺丝,每一根线路,都关乎车辆出行安全。

  “天热,车辆也容易‘中暑’,所以故障率会高一些。我们得更仔细,不能让一辆‘带病’车上路。”李师傅手上的动作精准而迅速。地沟里,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,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专注。每一次精准的维修,都是为安全出行加上一道牢固的保险。

  他们,是公交安全的幕后“守护神”,在高温“烤”验的“急诊科”里,用精湛技术和满身油汗,为城市动脉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。(赵国利/文 杭州市临平区交通运输局/供图)

【责任编辑:韩冰玉】